周祖祭典是流传于庆阳市庆城县境内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庆城是开创华夏农耕文明先河的周祖农耕文化之乡,是先周文化的发祥地。据考古发掘研究表明,远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祭祖习俗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古代庆阳劳动人民的祭祀活动。殷商以前,人们以神为万物主宰,朝夕祭之。周代时,将后稷、不窋等先王并而祭之,一直延续到清末,典仪非常隆重。庆城县人民政府从1994年开始至今投入资金4600多万元兴建了周祖陵,2002年公祭活动恢复以来,结合每年举办的“中国·庆阳周祖农耕文化节”,都举行隆重的周祖祭典活动。周祖祭典分为民祭与公祭两种。民祭一般是在清明前后和重阳节期间,无固定时间和仪式,往往根据祭典者的意愿及习俗自行确定,是民间正常的祭祀活动,陈设供品、祭乐仪式都很简单,更为突出地表现了民间祭典活动的习俗性。
周祖祭典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是这种民俗文化活动承载了周先祖开创华夏农耕文化,对研究先周历史人文社会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二是周祖祭典信仰活动,是研究其与中国古哲学文化、中国礼仪文化、民俗生活等相互渗透等方面的历史演绎价值;三是具有研究华夏古民族大同化、大融合的民族学研究价值;四是华夏民族从崇拜神灵迈向崇拜人文师祖的转变方面所具有的人文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庆城周祖祭典已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崇拜活动,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特殊作用。
2006年9月,“周祖祭典”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