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详情

3.png

    庆城徒手秧是流传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也是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徒手秧歌是庆阳秧歌的一大特点。演员赤手空拳,不拿任何道具,这种表演形式难度较大。19世纪30年代曾在解放区流行,后来为陕北秧歌所代替。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秧歌这种文艺表演形式广泛流传。人们用秧歌歌唱翻身解放后的喜悦心情,歌唱人民领袖和社会主义新事物。每年春节、国庆节和其他重要节庆活动,都有秧歌队出现,秧歌队成为街道文艺活动的主流和亮点。2002年,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期间,庆阳的秧歌更是盛况空前,是国内外宾客大开眼界,特别是徒手秧歌,使来宾大饱眼福。他们说:“像这样数万人的秧歌队伍,在国内真是少见。”也就是在香包节期间召开的民俗研讨会上,中国民俗学会命名庆阳市为“徒手秧歌之乡”。

    为了传承民间舞蹈“徒手秧歌”,庆城县文化馆曾于2008年举办了全县徒手秧歌骨干培训班,参加培训的100多名来自不同岗位的人员,接受了为期10天的系统培训,为传承和发展“徒手秧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针对每年的春节文化活动之际抽出专业人员对各乡镇及县直单位的社火、秧歌也进行业务指导培训,重点培训者达800多人次。